Page 76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6期
P. 76

从先秦“王畿”到近代民族国家

            败后,又丧失了收复燕云的信心,并进一步发展为“守内虚外”方针,认为“外忧不
                                                                                   ①
            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把
            政权内部的安全视为最重要的内容。面对周边政权的不断扩张,宋从主动进攻转

            为防御,“和戎”成为主导思想,“来则备御,去则勿追”的消极军事战略成为主
                 ②
            流。   当然,若从显德七年(960 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
            建宋的背景下来思考,宋代的扬文抑武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时代发展到八百年之后

            的晚清,冯桂芬、张之洞依然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用儒家的“三纲
            八目”来对付西方的坚船利炮以维护国家安全,已落后于近代潮流。
               (三)重谋轻力
               “重谋轻力”即重视军事计谋而轻视军事战斗实力。中国战争史上虽然有不少

            出奇制胜的典范,但一定程度上的“重谋轻力”观念对古代国家的安全带来消极影
            响。例如,《孙子兵法》与历代其他兵法都讲求技巧、权谋、手段,却始终轻视保
            障国家安全的军事实力建设和战术武器研发。农业经济背景下的中原王朝在相当长

                                                              ③
            的时间内,不得不消极对待北方游牧政权的骑兵进攻。   有学者指出,西方在事关
            国家安全的军事战略上,重兵器,重实力,重财力,而中国传统则相反,这种重谋
            轻力倾向的结果就是忽视军事训练、无职业化军队、缺少大型战争武器,其原因与
            先秦“寓兵于农”,此后历朝又施行征兵制、募兵制、士家制、隋唐府兵制、明代

            卫所制、清代八旗制均密切相关。
                                            ④

                          四  古代国家实现安全战略的相关建设


                 中国传统“国家安全观”要得到具体落实,必须有国家行政机器来组织实施。
            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形成后,历代政权针对国家安全,在基础建设、地理认知、边防
            层级、机构设立等多个方面综合打造安全战略体系。

               (一)遣师戍守
                禹划分九州,“随山刊木”,定立疆界,并“奠高山大川”,为其命名,为部落联


                ①  [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32),北京:中华书局 1979 年版,第 719 页。
                ②  魏鸿:《宋代孙子兵学研究》,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19 页。
                ③  姚振文:《浅谈孙子兵学思想的几个不足与缺陷》,载《孙子研究》2016 年第 6 期,第
            101 页。
                ④  鲁旭:《警惕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精神中的消极因素》,载《孙子研究》2017  年第 6 期,
            第 58 页。

            · 74 ·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