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6期
P. 78

从先秦“王畿”到近代民族国家

            义上的“地缘政治”非常注重,也认识到地理知识是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之
            一。所以在国防上,看重测量测绘、地图制作、营镇分布,军事指挥官能够依靠
            地图迅速了解到双方的战场与后勤情况。从“九鼎图”开始,地图就被赋予了国

            家政体的象征意义,“铸鼎象物”就可以阐释为在华夏政治中,由分散的部落向
                              ①
            中央集权的转化。   此后出现的《山海图》《禹贡地域图》《隋诸州郡图经》《元
            和郡县图志》《西域图记》《海内华夷图》《十道图》,宋代《九域守令图》《华夷

            图》《六经图》,以及为防御西夏和契丹而绘的《西夏地形图》《契丹地理之图》,
            均与国家概念上的安全防御有关。宋真宗景德四年,皇帝“诏翰林遣画工分诣诸路,
                                                                                   ②
            图上山川形势、地理远近,付枢密院,每发兵屯戍,移徙租赋,以备检阅”。   元
            代以后的《舆地图》和《明代广舆图》,以及清代《山海舆地全图》和《康熙皇舆

            全览图》,对捍卫国家安全而言,越来越详细实用。例如,清康熙四十八至四十九
            年(1709—1710 年),清廷对黑龙江地区进行地图测绘,以此测绘结果来确定《中
            俄尼布楚条约》中有关边界的内容,该图后来还被统一编制在《康熙皇舆全览图》

            等地图集之中。   清代松筠也提出,“守边之术,宜乎审隘绘图,使各汛官兵熟于
                           ③
            道里轭塞,方于缓急有益”,   说明了“绘图”对于守边、卫国的作用。
                                       ④
               (三)以边拱安
                 国家积极营建边防“安全平衡体系”,以边拱安。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国

            家安全观的基本特点首先是华夷整体安全观,中国古代王朝认为建立“四夷怀服”
            的华夷秩序是国家安全的最大保障和理想模式。东亚国家安全的结构是,以中国
            为中心,由内而外依次划分为几个“国家圈”。   《尚书·禹贡》称,五百里甸
                                                         ⑤
            服,五百里侯服,五百里绥服,五百里要服,五百里荒服,是为五服。“五服”
            形成了早期中国的国家安全屏障模式,笔者认为,这也形成了边疆与内地的“安
            全平衡体系”。虽然魏晋时期的徙戎带来了中原地区的战争不断,国家更替频繁,
            这种平衡体系被打破,但“五胡乱华”也带来了日后的民族大融合,为此后隋唐

            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奠定了基础。而后,唐代列置州县,设置安东、安西、安南、


                ①  李川:《流观〈山海图〉:古典政教视野下的图书传统》,载史忠义、栾栋主编:《人文新
            视野》第 13 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8 年版,第 85 页。
                ②  [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66),北京:中华书局 2004 年版,第 1476 页。
                ③《黑龙江省志简编》,北京:方志出版社 2014 版,第 357 页。
                ④  [清]  松筠:《审隘篇》,载陈浔观:《西藏志》,成都:巴蜀书社 1986 年版,第 160 页。
                ⑤  参见[美]  费正清:《中国的世界秩序》,杜继东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年版,第 2 页。

            · 76 ·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