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6期
P. 73

2021 年第 6 期

               牧政权的战争,构成了中原王朝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心,历朝历代对此有大量安全之
               策。从第二点来看,古代中国朝贡体系是一种安全秩序,共同构筑了“华夷整体安
               全观”,安全中的“守内制外”是一种以“中国”为“中心”而持续、柔和的安全

               观。由此,中原王朝极少对域外的强大政权发动战争,此即所谓“划疆自守,不事
                      ①
               远图”。   实质上,朝贡体系对中国古代维系国家安全发挥过积极作用,在“华夷
               整体安全观”下,中国古代王朝只要做到四夷怀服,则不设防的安全防御是国家安

                               ②
               全的最理想状态。   尤其是明清之后,随着近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构建速度加快,
               中国越来越注重构建与周边国家的“和睦安全”体系,例如明太祖朱元璋自撰《皇
               明祖训》,要求明朝不得对周边兴兵动武,“四方诸夷,僻在一隅。……吾恐后世子
               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但胡戎与西北

               边境,互相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防之。今将不征诸夷国名,开列
               于后”。   此文被历代明清古籍广为刊刻,对外影响甚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
                      ③
               明朝在建立之初增强国际上的国家影响力,减少来自海洋的安全威胁。

                   此外,历代贤者针对国家安全的“内”“外”,辩证地提出了“居安思危”的观
               念。“外宁必有内忧”即是其代表,《左传》早就提及“惟圣人能外内无患。自非圣
               人,外宁必有内忧”,东晋面临内外之患时,晋王羲之也提出,“外不宁,内忧已深”,
               建议不要北伐,“内求诸己,而所忧乃重于所欣”,否则“社稷之忧可计日而待”。
                                                                                        ④

                               三  古代“国家安全观”的局限性


                   古代的国家安全观,从中华民族构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眼光来看,也有
               部分局限,但学界对之甚少提及。
                  (一)重中原而轻“夷狄”
                   以二元心态对待“中央”与“边疆”,重视少数民族边疆政权对中原政权的“国


                  ①  李伯重认为,中国在对外关系上采取保守之策,在于中国自身拥有的资源足以维持富
               裕。而地理环境也限制了中国的扩张。在国家安全的维护上,远军征讨的成本远远要大于收
               益。参见李伯重:《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北京: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 年版,第 289 页。
                  ②  黄纯艳:《朝贡体系与宋代国家安全》,载《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
               2 期,第 121 页。
                  ③  [明]  朱元璋:《皇明祖训》,载《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 264 册),济南:齐
               鲁书社 1996 年版,第 168 页。
                  ④  [唐]  房玄龄等:《晋书》(卷 80),北京:中华书局 1975 年版,第 2096 页。

                                                                                     · 71 ·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