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6期
P. 68
从先秦“王畿”到近代民族国家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国家安全观的核心可分为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两方面
内容,这两方面内容始终是王朝国家安全的重点。国家安全的核心是维护国家主权
和国家利益,保证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判断“国家安全”是否遭到威胁,主要是
看国家是否面临内外部的政治和军事风险。如果按照国家四要素理论——一定的领
土,一定的人民,一定形式的政府,不可动摇的主权、军事和经济——来判断构成
①
国家的主要内容是否安全,可能也比较科学。 另外,古代的国家安全观也并非单
一思想即能体现的,历朝前后期的安全形势与挑战有很大的不同,其思想认知也丰
富多彩,呈现出一种立体和多维的形态。需要注意的是,古代国家安全中“经济安
全”的表征并不突出,尤其针对北方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向南推进,中原政权更重
视对它们的防御,因而往往不顾自身财力与民生,大兴土木,导致国力耗空而政权
倾倒。虽然古人也曾对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之间的关系提出
深思,特别对“居安思危”“战争与和平”与“民本”思想有着深刻认识,但总体
②
而言,“中国古代特定的社会存在奠定了中国古代国家安全的总基调”, 未形成“总
体国家安全观”。
二 古代“国家安全观”的特征与核心
历朝历代有关安全观的奏议、言辞等内容极为丰富,这些内容均带有明显的特
征。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和思想的鲜明特征,一是整体性,二是注重
防御性,三是倡导忧患意识。 笔者认为这基本能够体现古代国家安全观的特征,
③
而且这三个因素可统一为一个体系:即有备无患、具有防御性的中国古代整体“国
家安全观”。当然,这种整体安全观需放在“天下皆归君王所有”这个条件中。一
旦“天下”格局在近代被打破,以皇权为中心的安全观体系迅速被打破。如果从涉
及国家安全的“君”“民”“军”“政”“体”几个方面来观察,有四个特征。
(一)“国家安全”与“天子”“臣民”的能动性存在依附关系
国家安全的概念是社会科学中的比较模糊和受价值影响的术语,但其与政治学
① 韦祖松:《简论中国古代国家安全的几个问题》,载范立舟、曹家齐主编:《张其凡教
授荣开六秩纪念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764 页。
② 赵明旸:《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载《西部学刊》2020 年 1 月下
半月刊,第 23 页。
③ 寿晓松:《安邦大略——中国历代国家安全战略思想论析》,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7 年版,序言。
· 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