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6期
P. 70
从先秦“王畿”到近代民族国家
汉代匡衡还建议,君王要远离奸佞之人,以防止其乱国家,否则“如当亲者疏,当
尊者卑,则佞巧之奸,因时而动,以乱国家。故圣人慎防其端,禁于未然,不以私
①
恩害公义。陛下圣德纯备,莫不修正,则天下无为而治。” 就连诸葛亮在《出师
表》中也直接言,“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亲小人,远贤
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②
(二)“国家安全”与礼法秩序、政治制度、军事战略统合存在构建关系
“国家安全”作为政治权力组织建立国家机器状态,必须以具体的制度体系进
行保障。中国古代一般强调以礼法、政治统治、军事战略而多维构建这一保障体系。
第一,倡导“礼法”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礼法的本质是一种政治统治
的秩序,先秦认为礼法对国家政权的稳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儒家认为,“人之命
在天,国之命在礼”,是否实行礼法,是国家安全的最根本要义。特别是荀子倡导
“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形成了“天人相分”的命题,而对于国家安全而言,
“四海之内若一家。故近者不隐其能,远者不疾其劳,无幽间隐僻之国”。对于礼法
秩序,《尚书》认为,“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底灭亡”。
《礼记》也提出,“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认为君臣
彼此相互认清自己的位置,国家就安稳,而“为君不君,为臣不臣,乱之本也”,
③
为臣者,虽然利于国,但又不能位高权重,破坏君臣秩序。此“大臣太重者国危”,
本质上是强调礼法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再如,一些对社会风俗的规范,也与“礼”
密切相关,要求社会风俗规范在礼法秩序之下,“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
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也”,建立了这样的社会风俗规范,国家才安全。
第二,重视“国之废兴,在于政事”。即国家出台具体治理制度,才能消除对
国家安全形成威胁的因素。从中国古代的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到具体的刺史
制、节度使制、行省制、三司厂卫、军机大臣制度等,本质上是始终围绕“国家安
全”而出台的政治制度。另外,一些具体的管理制度,也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例
如,对皇权形成威胁的宫廷制度,一直处于不断完善、改进的过程中。早在秦统一
六国之际,就特别重视外戚威胁皇权,汉时还有人针对王氏家族专权提出谏言,“如
下有泰山之安,则上有累卵之危。陛下为人子孙,守持宗庙,而令国祚移于外亲,
① [汉] 匡衡:《论治性正家疏》,载[清] 姚鼐:《古文辞类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90 页。
② [晋] 陈寿:《三国志》(卷 35),北京:中华书局 1975 年版,第 919 页。
③ [战国] 左丘明:《国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162 页。
· 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