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6期
P. 80
从先秦“王畿”到近代民族国家
方,察有荒土,令兵充种。正疆界,信赏罚,则趋事自力”, 建议将“畿辅之
①
民”愿出关开垦者,新辟沃土,由此“国基赖以不拔矣”。 清末《蜀学报》提
②
出,一要审边隘,二要联番众,三要审敌情,四要兴屯田,“参以西法而变通之,
③
大可经营四海,小亦可自固百年”。 总的来说,近代边疆军屯对于国家安全提
供了重要保障。
(五)设立“情报”机构
古代中国重视安全情报机构设立。《周礼•秋官•士师职》记载的“邦酌、邦贼、
邦牒”,即是“盗取(其他)国家密事”的职位。春秋开始的墨家倡导君主集权制,
其所设 “耳目”也是维护国家与王权安全的重要安全机构,“一目之视也,不若
④
二目之视也”。 汉代也设“刺探尚书(密)事”一职位,为“异国反间”。唐代
建立“察事听儿”“金吾”和“武德司”,对涉及国家安全的事情进行过问。宋代
的“皇城司”即主要打探威胁国家安全的情报,枢密院在建炎四年还设立机速房,
⑤
“掌行事务:边防急速运事……遣发问探人……北界关牒”。 明代建立的厂卫,
尤其是锦衣卫,“直接利用特务组织来参与治安管理,使其成为公开或固定的国家
组织机构”。 清代军机处的设立,使得“全国上下围绕军机处这个情报终端构建
⑥
⑦
了类似蛛网一样的严密体系”, 皇帝处于这个网的中心,密切关注和掌握着国家
的动态。这些针对“国家安全情报”意义上设立的机构在维系国家安全方面发挥了
重要作用,对事关“国家安全”的情报信息掌控权力则是象征皇权集中的一个重要
体现。
五 结论
秦汉以来,“天下观”之内的“中国”“四夷”塑造了一种国家的“边疆构想”,
“中心”与“边缘”共同组成了国家的安全防御体系,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明清。
① 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 51),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7837 页。
② 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 51),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7837 页。
③ [清] 王荣懋:《蜀学报》第 4 册,1898 年 6 月(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下旬),载卢秀璋主
编:《清末民初藏事资料选编 1877-1919》,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 页。
④ [清] 孙诒让注:《墨子间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版,第 5 页。
⑤ 徐松:《宋会要辑稿》,北京:中华书局 1957 年版,第 2504 页。
⑥ 朱绍侯:《中国古代治安制度史》,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603 页。
⑦ 高金虎:《中西情报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88 页。
· 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