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1期
P. 121
2022 年第 1 期
及战时品的稀缺,因此倡导制造业至少部分可以自给自足,限制进口。美国的理论
基础就是我们上文所阐述的“国防论”。但美国学界对这一部分供应链调整持批评
态度,认为美国战时可以从盟国或者友好国家进口。
①
在这样的国际体系结构下,中美未建交之前的美国对华政策基本与对苏政策相
仿,经济制裁与遏制为其政策核心,美国阻止中国获取与工业和军事相关的技术与
产品,以限制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
中国改革开放以及 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后,中美之间有了共同的国家安全利
益,美国乐见中国经济发展,也冀望帮助中国有限发展军事力量,同时保持对中国
的绝对军事优势。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市场对中国产品开放,中国成为美国一般贸
易供应链中的一部分,并且美国向中国提供了一些军事技术援助。在军事高科技出
口控制方面,美国认为中国属于低风险国家。
冷战结束后,中美经贸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1 年至 2001 年九一一事件,美国单极独霸时期。美苏两极争霸
历史终结,美国进入单极独秀的时期,主要国家之间没有明显的政治、意识形态和
军事冲突。在此时段,巴黎统筹委员会于 1994 年宣布解散,但出于国家安全考虑,
美国于 1996 年主导签署了《关于常规武器和两用物品及技术出口控制的瓦森纳安
排》(The Wassenaar Arrangement on Export Controls for Conventional Arms and Dual-
Use Good and Technologies,简称《瓦森纳协定》),防止军民两用技术落入恐怖主
义和有核武器扩散威胁的国家。
在上述国际体系下,克林顿政府将中国界定为“战略伙伴”。小布什政府初期,
中国则被视为美国的“战略竞争者”,美国的安全政策主要集中防范来自中国等新
兴国家对其地位和力量的“挑战”。 在此阶段,美国对华军事处于绝对优势,美
②
国对其信奉的经济模式也充满信心。虽然来自中国的商品影响了美国部分工人的就
业,但绝大多数政界、商界和公众人士赞同中美之间建立更紧密的经济相互依赖关
系,冀望美国模式最终引导中国实现“政治和经济自由化”。
在这个阶段,全球供应链业已形成,中美贸易依然分为两部分:军事高科技领
域和一般贸易领域。在军事高科技领域,中国从巴黎统筹委员会的低风险国家被列
① Cletus C. Coughlin, K. Alec Chrystal and Geoffrey E. Wood, Protectionist Trade Policies: A
Survey of Theory, Evidence, and Rationale,” in Jeffry A. Frieden and David A Lake, eds.,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Perspectives on Global Power and Wealth,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3,
p. 316.
② 吴心伯:《论中美战略竞争》,《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 年第 5 期,第 105-106 页。
· 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