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1期
P. 52
中国是新型开放大国,海外安保在 21 世纪初开始成为中国总体国家安全治理
的重要议题。2004 年,阿富汗、伊拉克和苏丹等地区发生多起针对中国公民尤其
是国有企业的海外劳工重大伤亡事件,海外安保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被迅
速纳入政治议程,特别是此后中国军事力量在大规模撤侨行动中的参与,表明了
国家通过统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以强化海外安保力量。但是随着中国在东南
亚、南亚、中亚和非洲等“受冲突影响和高风险区域”(conflict affected and high
risk areas) 的海外利益的快速拓展,以外交部、商务部、公安部等政府部门为首
①
要行为体的海外安保供给体系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中国急剧增长的海外安保需求。
特别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西方各大国回归“孤立主义”“单边主义”
“保护主义”的态势愈演愈烈,国际安全合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全球安全局势
持续恶化,中国海外安全风险不断攀升,亟需进一步思考如何完善中国的海外安
保供给体系。本文旨在针对后疫情时代更加错综复杂的海外安保形势,通过对海
外安保内涵的重新诠释,提出“预防—震慑—应急”一体化的中国海外安保供给
模式,并基于该模式明晰各海外安保供给主体的职能,进而为推动中国海外安保
供给体系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与决策参考。
一 中国海外安保现有供给体系和后疫情时代的挑战
当前,国际安全态势出现了诸多复杂性变化,如若没有系统合理的海外安保
供给体系,就容易使得中国海外公民和法人的“安保供给不足”现象成为常态,
从而弱化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与扩大经济贸易往来的先在性保障能力,造成国家
总体安全治理的严重缺失。
(一)中国海外安保现有供给体系
历史上,由于中国海外公民及企业是“低政治”主体,其关涉到的安全往往
① 国际上,对“受冲突影响和高风险区域”虽有不同定义,但均强调其存在广泛侵犯人权
的现象,对人身安全有着严重威胁。联合国全球契约办公室认为,“受冲突影响和高风险区域”
应包括以下四类环境的国家或地区:一是目前并没有经历严重程度的武装暴力,但政局和社会仍
不稳定,并且存在一系列可能构成未来动乱爆发的因素;二是目前不存在严重暴力冲突,但有严
重的侵犯人权、政治和公民自由的问题;三是当前正在经历暴力冲突,包括内战、武装叛乱、跨
境战争和其他类型的有组织暴力;四是当前在从暴力冲突向和平进程转化,这个过程有时被称作
“冲突后”(post-conflict)时期,然而在这个时期,局势依然高度不稳定并易回到暴力冲突状态。
参见联合国全球契约办公室:《在受冲突影响与高风险地区负责任商业实践指南:企业和投资者
参考》,刘萌译,https://icrc.drupal.acw2.website/node/118。
·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