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4期
P. 100

霸权的逻辑: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多边转向

            逐步将中国视为主要“威胁”,不断构建和维护亚太地区主导权的多边安全合作的
            一部分。


                         二  为什么没有亚洲版北约:论争与不足

                 冷战期间,美国在亚太地区更多倚重双边联盟体系。国内外学界对于冷战期

            间东亚地区为何未形成多边安全合作体系的论述颇丰,对于冷战后亚太地区多边
            安全进展有限也有诸多讨论。梳理既有研究,有助于从理论层面理解当前美国亚
            太安全战略为何从双边转向多边。相关讨论主要包括理论维度和经验维度,每一
            种维度又包含不同视角,各种观点之间还有一定分歧。

               (一)从美国视角出发的理论解释
                 一是理性主义解释,主要从权力维度展开论述。车维德(Victor Cha)认为,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联盟偏好主要取决于其希望绝对和独立地掌控可能将其带

            入“被牵连”困境的盟友。这是一个“权力的游戏”,即美国在这样的不对称联盟
            中既不想让盟友采取反共反苏的冒险行为,也不想让盟友倒向共产主义阵营。车
            维德指出,多边联盟对小国影响大国更有效果,而双边联盟则有助于大国控制小
            国。   另有研究发现,美国的主导地位压制了亚太地区多边机制的创建,因为当
                 ①
            合作成员各方实力悬殊时,霸权国就能决定合作的形式和结果。霸权国往往更希
            望通过双边合作保持其相对优势,权力的高度不对称使得霸权国缺乏追求制度化
            秩序的动力。   这一解释主要从美国二战后实力优势的角度出发,其他国家在安
                         ②
            全上对美国依赖度极高,通过“自主—安全”交易,与美国结成双边联盟。
                 二是观念和认同视角的解释。有学者认为美国对欧洲国家有着较强的认同
            感,两者是关系紧密的政治共同体,因此美国愿意建立多边安全机制;而对亚洲
            国家则反之,美国认为只能与其建立相异和低级的政治共同体,因此倾向于建立

                           ③
            双边安全机制。   在认同方面,约翰·杜勒斯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北约的

                ① Victor D. Cha, “Powerplay: Origins of the US Alliance System in Asia,”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34, No. 3, 2010, pp. 158-160.
                ② Donald Crone, “Does Hegemony Matter? The Reorganization of the Pacific Political Economy,”
            World Politics, Vol. 45, No. 4, 1993, pp. 502-504.
                ③ Christopher Hemmer and Peter J. Katzenstein, “Why Is There No NATO in Asia? Collective
            Identity, Regionalism, and the Origins of Multilateralism,”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56, No.3,
            2002, pp. 575-576.

            · 98 ·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