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4期
P. 103
2022 年第 4 期
感。 以东南亚条约组织为例,从创始成员看,除泰国和菲律宾两国之外的其余
①
成员并非东南亚国家,不仅东南亚国家没有广泛加入,而且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和
目标也不完全一致。亚太国家之间内部矛盾重重,这些嫌隙不利于多边联盟的组
建,而北约的创始成员国则没有如此复杂的矛盾和纠葛。
总之,从理论争论和地区经验都可以看出,欧洲地区存在开展多边合作的各
种有利条件,因而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国家,都倾向于建立多边联盟;而亚洲国
家受限于多种因素的制约,美国的多边安全合作尝试归于失败,亚洲国家之间也
没有开展多边合作的强烈意愿,最终形成以双边联盟为主的安全体系。
即便是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的进展也比较迟缓。美国
的亚太地区安全战略主要依靠双边联盟体系,对多边安全合作推进有限。其原因
在于,困扰冷战时期美国未能形成亚洲版北约的一些因素依然存在,主要是美国
权力优势、盟国威胁共识较低以及盟国之间存在矛盾,这也使得美国对于推动亚
太地区多边安全合作并不积极,盟国对此也比较谨慎。
但是九一一事件的发生让美国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认知发生极大转变;随着
中国的崛起和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中美实力差距也呈缩小趋势。因此,
实力差距、外部威胁和成员国内部关系等因素的变化,都影响了美国安全合作形
式的选择,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合作也在双边联盟的基础上更多地探索多边合
作形式。
三 外部威胁、内部分歧与安全合作形式
冷战期间和冷战后的较长时间内,美国都没有在亚太地区构筑起多边安全合
作机制。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不希望在亚太地区推动多边安全合作,“四边机制”
的出现和“五眼联盟”的转型等现象打破了这一现状,这也表明当前美国对于亚
太多边安全合作有着现实需要。美国的亚太双边联盟体系局限性日益明显,因此
推动自己主导的多边联盟有其可能性。美国安全合作的形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
服务于美国护持霸权地位的目标,并受自身实力、外部威胁、成员国关系等因素
变化的影响。关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合作为何从双边转向多边形式这一问
题,本文尝试构建一个解释美国安全合作形式选择的框架(见图 1)。
① Aaron L. Friedberg, “Ripe for Rivalry: Prospects for Peace in a Multipolar Asia,”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18, No. 3, 1993, pp. 18-19.
· 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