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1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4期
P. 141

2022 年第 4 期


               供应链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总体来看,跨境性是国门安全的首要特征,它衍生出国门安全演化的动态性和
               线流性、国门安全条件的建构性与主动性、国门安全风险的外溢性与共生性以及国

               门安全形态的虚拟性和无界性等特征。

                                三  国门安全治理的挑战与困境


                   开放条件下国门安全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日益延展,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
               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国门安全的跨境性和国门安全风险的突发性、复杂性、衍生性
               和多变性显著增强。

                   (一)国门安全的跨境性与双层治理挑战
                   国门安全的跨境性使得国门安全呈现为国际性的国内安全(intermestic
               security),即各国的国门安全是相互依存、互为关联的,一国的国门安全状况

               不仅取决于本国的国门安全治理状况,还取决于与之相关国家的治理情况。   如肯
                                                                                   ①
               尼思·华尔兹(Kenneth N. Waltz)所言,“国家间的相互依赖变得如此紧密……国
               家不断地、更多地卷入彼此事务,越来越依赖于自己边界以外的事务”。   从理论
                                                                                 ②
               上讲,主权国家可自行决定本国的国门安全治理政策,但面对国门安全相互依赖的

               特点以及国门安全风险的跨境性和外溢性,各国的国门安全风险防控政策可能产生
               冲突,在建构国门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时应考虑政策的国际协同。
                   1. 国门安全主体的多元化要求建构双层治理框架

                   国门安全治理呈现出行为主体多元化的趋势,覆盖了国家、次国家和非国家行
               为体。在全球化深度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国家间合作防控国门安全风险的需求愈发
               强烈。对纳入地区安全复合体的国家而言,国门安全治理更需要通过国际治理得以
               实现。   以跨境传染病防控为例,受传染国家或地区实施出境口岸筛查,比非受传
                     ③
               染国家或地区在入境口岸筛查更为有效。国门安全治理主体应从以政府权威为主导


                  ①  王菲易、黄胜强:《国家安全学中的国门安全研究》,《国际安全研究》2019 年第 6 期,第
               64 页。
                  ②  肯尼思·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胡少华、王红缨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168 页。(注:该版将 Kenneth Waltz 译为“肯尼思·沃尔兹”)
                  ③  地区安全复合体是指首要安全关注紧密联系的一个国家群里,其国家安全无法在相互割
               裂的情况下实现。参见 Barry Buzan, People, State and Fear: An Agenda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London: Longman, 1991, p. 190。
                                                                                    · 139 ·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