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7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4期
P. 147
2022 年第 4 期
入境风险、打击固体废物伪瞒报走私就成为国门生物安全治理的重点议题。
①
3. 国门安全治理政策执行差异化导致口岸监管各自为政
从组织间关系看,横向部门间政策信息协同不足、纵向政策信息加码,是影响
国门安全治理政策执行的重要因素。跨部门协同执法难度大,容易导致政策的差
别化执行,形成口岸漂移现象和国门安全的监管盲区。在中国边境地区,边民互
市贸易渠道的国门安全风险主要表现为夹藏走私违禁品、农产品走私、低报进口
商品价格和生态安全及食品安全风险等。互市贸易由商务、海关、税务、边检等
多部门共管,地方层面涉及执法部门和利益相关机构较多,对风险的认识不尽相
同,有的地方希望“放口子”,有的部门则希望严管,难以在国家层面建立边民
互市风险联防联控机制。
4. 国门安全治理国际组织数量的增加导致国际机制更加复杂化和碎片化
移民、毒品、走私和传染病等全球问题日益严重,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
通过合作提供国际机制的方式加以应对,国际机制的扩散、机制密度的增加以及行
为体类型的多样化,使得国门安全治理常常出现机制重叠、复杂嵌套的情况,尚未
形成国门安全国际合作的整体架构。随着国家频繁参与各种国际机制,问题领域、
管辖权以及参与主体身份的交叠问题显现,国际机制的重叠现象愈加突出。 由
②
于国门安全涉及风险领域众多,并且有不同的国际组织,如公共卫生领域的世界卫
生组织,动物检疫领域的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关注粮食安全的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
织,进出口食品安全领域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打击毒品走私、有组织跨境犯罪
的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国际刑警组织等,这些国际组织的治理功能高度
相近、合作领域交叉重叠,建构的国际机制之间既不存在隶属关系,也不存在绝
对统一的主导权威。从议题领域看,国际机制建构不均衡现象突出,现有国门安
全治理机制集中于传统安全领域,应对非传统安全风险的国际机制相对缺乏。从
治理结果看,部分国家的国门安全治理能力严重不足。这是因为,国门安全的跨国
公共产品属性使得国际机制建构中存在“搭便车”现象;同时,国际机制不断扩散
和重叠也使得部分国家严重依赖国际机制供给,难以培育自身的国门安全治理能力。
① 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中国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中国海关严厉打击固体废物
瞒报伪报行为,持续对“洋垃圾”走私进境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坚决拒“洋垃圾”于国外之外。
参见《2021 年 1 月 1 日起,我国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洋垃圾禁入将有效减轻生态
压力》,中国政府网,2020 年 12 月 3 日,http://www.gov.cn/xinwen/2020-12/03/content_5566564.htm。
② 孔凡伟:《制度互动研究:国际制度研究的新领域》,《国际观察》2009 年第 3 期,第
44 页。
· 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