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8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4期
P. 148
国门安全治理的跨界性:双层跨域治理框架
四 国门安全的双层跨域治理:一个分析框架
由于国门安全的风险来源、议题领域、传递路径的复杂多元,国门安全治理的
跨界性凸显,导致多头管理、职责交叉、权责不明和机制失效等弊端持续显现,国
门安全风险防控的碎片化趋势也因之加剧。一方面,国门安全风险的复合化、常态
化和跨境传播特点要求国门安全治理的协同化;另一方面,国门安全治理中的分权
化、部门化和碎片化现象严重。现实困境和参与全球治理的需要,要求探索国际、
国内行为体共同参与的双层跨域治理。
(一)双层跨域治理的建构逻辑与分析框架
双层跨域治理主要以“整体性政府”理念为指导,遵循“前伸—后移—国内跨
域治理—国际跨域治理”的逻辑,构建覆盖“境外—口岸—境内”的国门安全治理
体系。
前伸是指关口前移,通过引入“境外观测哨点”、提前获取舱单信息等形式分
析并预警国门安全风险,提升事前监测、过程追溯和境内外联防联控能力。后移是
指从口岸延伸到境内,开展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全面跟踪风险入境后的流向,推
进海关与生产、运输、报关和港口等供应链企业合作,强化事后监管和后续稽查。前
伸后移的关键在于将供应链安全合作引入国门安全治理,将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与
产业链、供应链和人员轨迹链结合,实现全链条追溯监管和国门安全风险的口岸拦截
与源头治理。国内跨域治理指口岸监管部门通过跨部门协同机制实现跨部门政务协同
和联合执法。
国际跨域治理是以双边和多边合作为载体,与国外口岸之间实现信息互换、监
管互认和执法互助。国门安全治理由国际—国内双层互动、多元主体参与、覆盖供
应链全过程的合作共治关系构成,各种机制在不同层次的横向结构与纵向管理中起
着联结作用(参见表 2)。
国内跨域治理机制由结构性、程序性和技术性机制组成。结构性机制(structural
mechanism)是指通过对政府组织结构的设置和调整,使政府各组成部门在国门安
全治理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实现相互协同的方法和技术。美国、加拿大设立“海
关与口岸保护局”,由一个综合执法部门统一履行口岸监管职责。2018 年,通过
口岸监管部门的机构整合,中国海关新增出入境检验检疫职能。程序性机制
(procedural mechanism)是指各个口岸监管部门在国门安全政策制定和执行中,
· 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