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4期
P. 57
2022 年第 4 期
四 中国“自我—他者”信任关系调适与
国际安全结构重塑
长期以来,信任问题都是国际安全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却常被忽视的议题,这
与“无政府状态”概念对该领域的支配性影响密不可分:无政府状态意味着国内社
会民众对中央政府等级制、垂直型信任关系被转化为国际社会中水平型的“自我—
他者”关系结构,这导致各国经常面临“囚徒困境”的困扰,容易激化国内社会团
体对外国的敌对情绪,加剧各国彼此间的不信任感,使国家陷入敌意的安全螺旋,
阻碍国家间信任关系的形成。 根据安德鲁·基德(Andrew Kydd)的界定,国际
①
关系中理性主义范式的信任构建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其一,一国估计他国是以现
状为导向而非修正主义的可能性;其二,一国相信他国是值得信赖的,愿意开展互
惠合作;其三,一国相信自己的利益不会与他国产生过于剧烈的冲突。 然而,与
②
信任研究理性主义范式不同的是,本体安全理论采用的是更接近互动论的社会建构
主义路径,即“自我—他者”信任关系的建立是国家与“广义他者”(包括其他行
为体和物质社会环境与规则)相互承认和确立“社会性存在”的过程,是在社会化、
内在化和制度化等机制作用下,通过集体身份(collective identity)和角色身份
(institutional identity)的形成,在“自我”和“他者”之间构建超越单纯利益关系
之外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联结的复杂过程。
③
在本文的分析框架中,集体身份形成的策略性机制是吉登斯所谓的辨识
(identification)与投射(projection), 米岑称之为识别(recognition)和依附
④
⑤
(attachment)。 从本质上讲,两种策略性机制都旨在“自我”和“他者”的叙事
① Jan Ruzicka and Vincent Charles Keating: “Going Global: Trust Research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Journal of Trust Research, Vol. 5, No. 1, 2015, pp. 10-11.
② Andrew Kydd, “Trust Building, Trust Breaking: The Dilemma of NATO Enlargement,”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55, No. 4, 2001, p. 810; Andrew Kydd, Trust and Mistrust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rinceton and Oxfor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5, pp. 6-12.
③ Aaron M. Hoffman, “A Conceptualization of Trust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Vol. 8, No. 3, 2002, pp. 376-377.
④ 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晚期现代中的自我与社会》,夏璐译,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 2016 年版,第 43 页。
⑤ Jennifer Mitzen, “Ontological Security in World Politics: State Identity and the Security
Dilemma,”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Vol. 12, No. 3, 2006, pp. 347-348.
·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