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5期
P. 36
从亚太到“印太”:美国地区安全战略的变迁与回归
括多个双边或多边同盟条约、亚太地区军事基地以及前沿驻军等。
这个同盟体系包括 1951 年签署的《美日安全保障条约》《美菲共同防御条约》
《美澳新安全条约》、1953 年签署的《美韩共同防御条约》、1954 年美国与台湾当局
签署的“共同防御条约”,以及美国和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共同签署的《马尼拉条
约》。这些防务合作条约在签署后经历了一些变化:美日后来谈判修改相关条约内
容;根据《马尼拉条约》组建的“东南亚条约组织”虽然于 1977 年宣布解散,但
美泰军事同盟关系依托该条约得以维系;中国与美国谈判建交时要求美国“断交、
废约、撤军”,美国废除了与台湾当局签署的“共同防御条约”;新西兰于 1984 年
宣布其国家为无核区,拒绝美国核动力潜艇访问其港口,美国于 1986 年中止了对
新西兰的条约义务。根据这些条约,美国在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同盟国建立军事
基地,将美军部署到这些国家或地区,为它们提供延伸威慑,开展联合演训、共享
军事情报等。亚太地区的军事基地和前沿驻军可让美军克服广阔太平洋造成的时空
障碍,快速、灵活地应对地区乃至全球危机,美国还可以通过驻军威慑潜在对手,
安抚同盟国家。
①
(三)美国与盟友之间的分工
通过建立较为复杂的双边同盟体系,美国即可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实
现对亚洲盟国的掌控,防止部分国家侵略他国的野心复萌,防范盟国染指大规模
杀伤性武器,使盟国的安全战略服务于其冷战时期对苏进行遏制的目的。在这种
“轴辐体系”中,美国是“轴”,居于主导地位,为同盟国提供安全保障、军事装
备、日常演训、情报信息等;盟国是“辐”,处于依附状态,配合美国军事行动
和要求,美国因此获得了几乎能够掌控一切的“某种非正式帝国”(an informal
empire of sorts)的地位。 美国与盟国的关系具有“等级制”性质,分工相对简
②
单。例如,日本的主要任务是防范本土发生战争,其自卫队的职责是“专守防卫”;
韩国的主要任务则是应对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其军队的战时指挥权由美军掌握。
美国自认为是亚太地区的平衡者(Regional Balancer),通过前沿驻军防范出现
地区霸权;美国与本地区其他国家之间几乎不存在历史纠葛,不涉及领土纠纷,
因而有能力和信誉发挥“诚实的掮客”(Honest Broker)的作用;美国因具有很
① Department of Defense, United States 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East Asia-Pacific Region,
February 1995, p. 23, https://apps.dtic.mil/sti/pdfs/ADA298441.pdf.
② Victor Cha, Powerplay: The Origins of the American Alliance System in Asia,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6, pp. 3-4.
· 34 ·